12月12日,在上海参加了联想凌拓技术的大会。下午参加了其中一个技术分论坛,有些对我来说比较新鲜的内容。在这里选择一部分整理一下。
(官方视频回放链接在这里:http://insightchina.lenovonetapp.com/session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演讲者说的大致内容我用蓝色标识。
这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框图,这个发表主要是关于存储自动化的。Shell调用是1.0时代,Automation 2.0时代出现很多新名词,有下文将提到的Ansible、Powershell(注意,不是Windows Powershell,已经演化并改名叫Powershell了)、ONTAP REST API等。
<前文略>对于资源交付效率的期望越来越高。
现在数据中心内的资源交付效率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演化。
核心就是减少甚至消除等待。
云现在越来越火,云就是自服务的一种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的企业IT,甚至整个行业,都在逐渐地往云和自服务的形态做转型。
另外呢,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已经具备了嵌入式的资源供给能力。应用程序对于基础架构资源的获取,已经是通过工作流触发的自动化来实现。比如说Devops。一个Devops场景可以自动地去创建workspace和持久卷。总之,消除等待是核心。
要应对客户对于自动化越来越高的效率的追求,我们需要对更多的基础架构进行自动化,包括传统数据中心的一体机,私有云场景的各种X86服务器或者软件定义的存储,包括我们在云端的存储资源。
不管是什么形态的存储资源,我们都有提供图形管理界面或者API来提高自动化的效率。但是,API的功能虽然很强大,可以实现基本上主要的基础架构的操作,但是在和前端的不同需求和负载进行对接的时候,会存在高度的自定义。
特别自动化的程序包在跨多平台、多厂商的情况下,会形成非常复杂的兼容性矩阵。
所以统一的配置管理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基础架构,降低在自动化的流程创建或者维护过程中的变更风险,提升效率。
Ansible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统一的资源配置框架,来管理我们整个基础架构。从存储,到网络,到计算,到虚拟化。
通过Ansible框架,结合经过认证的厂商的自动化模块,我们可以实现统一的配置管理和基础架构的自动化。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接近80个Ontap的自动化的模块可用。基本上覆盖了供给、运营、维护三个关键场景和阶段。而且这些经过认证的模块,是兼容所有形态的Ontap的,不管是数据中心的硬件版本,或者是私有云里面的软件定义,或者是云端,都可以通过Ontap的自动化模块,来实现存储底层的编排、自动化交付。右上角的Element是另外一款存储SolidFire操作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在Ansible自动化这个产品下也已经交付了超过20个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在DevOps场景下的高性能数据库或者块存储的需求。
自动化是Netapp Fabric战略的一个重要保障。Cloud Volume Service 是Netapp在云端的根据SaaS灵活使用的云存储产品。
通过这些经过认证的模块,我们可以在存储架构编排设计的时候更加灵活,有更多选择。
第二款工具,就是REST API。其实第一款支持API的技术是不管是什么形态的存储资源,我们都提供图形管理界面。
<……中间略>
Ansible可以帮助我们去实现资源的分配,实现立等可取。
接下来,演讲者介绍了Netapp的System manager,还有Powershell toolkit。在演讲的最后,是一个自动化迁移的录屏,大约3分钟就完成了。
这篇演讲涉及最吸引我的名词还是Ansible,于是我查了一下。
官网:https://www.ansible.com/products/automation-platform,打开界面如下图。
验证一下讲师说的,点击learn – > partner ,如下图。
展开Netapp相关的两项,看看认证过的模块数量。
简单统计一下数量,前者Element相关的是18项,后面ontap相关的是48项。好像和前面说的70多项差异较大?
我又回去细看了一下。
原来,PPT上列出的是Netapp自己存储的命令。分享者说的是80个Netapp的模块,也没点击Ansible的命令。可以看到详细的语法。
暂时先了解到这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