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 NAS 原理及Storage Pool方案

做VDI项目,数据存储是必要的。选择传统的SAN和NAS存储无疑是最稳妥的一种选择。

非存储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企业存储需要懂多少?其实只要略懂就可以了。

本文以HDS品牌为题材书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HDS的NAS提供流程(硬件网关型)并提炼技术要点,二是介绍了两种不同的Storage Pool划分思路。

1 从SAN硬盘到NAS服务

HDS NAS服务示意

上图描述了HDS的NAS设备(外置Hnas网关或内置NAS module)使用HDS的SAN存储来提供NAS服务的过程。

  1. 物理磁盘层。物理硬盘组成Raid组,部分硬盘成为热备盘(Hot Spare)。
  2. DP Pool(Dynamic Provisioning Pool)。多个Raid组虚拟组成一个DP Pool。
  3. 在DP Pool中,划分出若干LUN。
  4. NAS设备识别到上一步中的LUN(通过SAN网络或直连SAN存储)。在NAS设备上操作,将这些LUN划分到不同的Storage Pool中。多个LUN虚拟化成一个Storage Pool。
  5. 在一个Storage Pool中可建立多个文件系统(File System),比如NFS文件系统或者CIFS。
  6. 对每个文件系统建立Share,即可提供对外服务。

2 技术注释

2.1 NAS的Drive = SAN的LUN

在NAS设备的视角上看,SAN存储提供的LUN,对于它来说就是物理硬盘。在NAS设备上观察Storage Pool属性,可以看到一个Storage Pool由多个Hosting System Drives组成。每个Drive,其实就是SAN存储提供的一个LUN。

上图中,SAN存储共提供9个2T的LUN。

2.2 配置信息在SAN上

Storage Pool的划分虽然是在NAS设备上操作,但Pool结构和文件系统划分配置等信息是写入到SAN存储的LUN上的。NAS设备不保存磁盘和文件系统配置信息。

简单类比,就像在普通PC机上对硬盘做格式化和分区一样,信息是写入到硬盘中的。

2.3 NAS与Storage Pool

一个Storage Pool只能对接一套NAS设备(单节点和多节点集群均算一套)其中的LUN只可被分配一次。

简单类比,正如一块硬盘不能同时插到两台PC机上,一个LUN也不能分配给多套NAS设备。

使用过的LUN不能从Storage Pool中退出。Storage Pool是多个LUN的虚拟化,使用时数据条带化写入到每个LUN中,对每个LUN的操作又条带化地写入到组成DP Pool的多个Raid组中,由此使得组成Raid组的所有物理硬盘性能被充分利用。

2.4 NAS机头的更换

NAS机头仅仅提供计算性能,而不保存生产数据。因此,更换NAS机头(或module)不涉及数据风险。当然,停机是免不了的。同时,新NAS机头和旧SAN存储之间需要满足兼容性要求。

简单类比,现状就像是普通PC机插着普通硬盘,做成一台文件共享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我们可以把硬盘拆下来,换到另一台PC机上使用(前提是兼容)。

3 Storage Pool设计

在了解上述基础信息之后,我们来看Storage Pool的设计。常见有以下两种设计方案。

HDS拓扑图2

3.1 图示说明

  • NAS1和NAS2为一对双节点集群,NAS3和NAS4为一对双节点集群。
  • 正如前文所说,一个LUN只能被一套集群使用。淡蓝色代表该Storage Pool中的LUN分配给NAS1、2集群使用。淡粉色代表该Storage Pool中的LUN分配给NAS3、4集群使用。
  • 蓝、绿、紫、棕四种颜色代表四种不同类型的业务。文件夹代表文件系统。
  • 文件系统与NAS机头的连线,代表NAS计算能力的分配关系(mount),是动态可调整的。例如,第一种方案中,业务A_1文件系统mount在NAS1节点上,当NAS1节点故障时,NAS2节点会接管此文件系统。

3.2 方案详解

第一种方案的Storage Pool划分依据,是NAS集群数量。因为有两个独立的NAS集群(它们之间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个LUN只能被一个NAS集群使用,因此,至少需要建两个Storage Pool,分别对应两套NAS——对于4节点的集群(HDS N系列),最少只需要一个Storage Pool就够了。

在一个Pool中,包含各类业务的文件系统,没有做进一步区分。

第二种方案的Storage Pool划分依据,是业务数量。有4种业务,就划分4个Storage Pool。我们可以看到,业务A_1和业务A_2这两个同类文件系统合体了。

3.3 方案对比

两种方案主要在资源利用率性能变更灵活度上有差异。

我们知道,在NAS配置阶段,LUN是资源分配的最小颗粒,且具备分配后不可回收的特点。

假设现在每个LUN都为1T,经计算,业务A需要7.2T空间、业务B需要3.4T空间。按第二种方案的思路,需要分配 8 + 4 = 12个LUN。按第一种思路,A加B合起来只需要10.6T,分配11个LUN就够了。

可见,Storage Pool划分得越多,空间浪费就会越多。同时,每个Storage Pool的LUN的数量变少,性能也会下降。

但是,它的好处是应变能力强。举个例子,假设现在NAS1、2集群的计算性能出现了瓶颈,而NAS3、4集群性能还有富余。

按第一种方案,A、B、C三种业务若继续保持绑定状态,将Storage Pool1 切换到NAS3、4集群肯定是承载不住的(项目建设时采购的配置一般相当),只能紧急采购更高性能的NAS机头更换。

或者对其中部分文件系统做迁移,而这又要求有可用空间。

显然,都比较麻烦和被动。

而按第二种方案,我们可以将其中部分业务变更映射关系,比如单独将Storage Pool B从NAS1、2集群断开,重新映射给NAS3、4集群。这样做不麻烦,而有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比如:3和4的负载上升,但还能承受;1和2压力降低,卡顿情况有所缓解。没准就解决了燃眉之急,为后续方案争取到了时间。

所以,化整为零,可以是我们应对风险留的一手。

4 总结

对新建项目、存储划分很关键,因为一旦Storage Pool定了就不能更改,除非整体更换存储。最关键的就是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之中做选择或者两者叠加。需要充分平衡空间、性能、灵活性这3个因素,如有类似项目经验参考会比较有优势。

本文举的例子是理想情况,实际空间会有差异,比如5D+1P的Raid5磁盘组的实际可用容量,就达不到5块硬盘裸容量之和。其次,LUN的划分方案、Storage Pool的划分,都会影响到最终业务可用的文件系统的容量,同时还有快照、操作系统占用等技术也会消耗空间。这些因素在项目检讨之初就最好纳入考虑。

如果没有条件做细致检讨,最低限度也是要预留一定比例的Buffer。如果业务需要用100T,规格书中也只要求存储提供100T的可用容量,最后出来的结果一定会少于预期。因为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一样,可用容量是在特定条件、配置下得出的,而这个条件未必符合你的实际。

发表在 IT技术 | 标签为 , , | HDS NAS 原理及Storage Pool方案已关闭评论

思杰( Citrix)证书的正确处置方式

2021年12月
发现youracclaim网站已经更名为Credly,功能不变
本文中,涉及youracclaim的部分,请替换为credly,网址https://www.credly.com/

1 概要

IT工程师难免需要考证,虚拟化工程师也不例外。

一年前,我通过了思杰的一门虚拟化认证考试CCA;一年后,当偶然想起确认证书时,遇到一串意料之外的问题。

好在经过一番周折后妥善解决了,于是在这里分享一下经验。

2 确认证书

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报名、上课、预约考点、考试等一套流程结束,收到官方发来的证书pdf(如下图),随手一存,收藏邮件,之后也就不再关注此事了。

这里,我建议你多做一步确认——官方系统中,这张证书确实颁发给了你本人。考虑到万一证书pdf丢失,我们也许会产生补办的需求,提前确认清楚比较好。

我们需要访问citrixcertmanager(思杰证书管理器)进行确认,下面就介绍打开方式以及用它能干什么。

2.1 打开方式一

访问:http://www.citrixcertmanager.com或者http://citrixcertmanager.com

image-20200924095415579

这个系统需要用Candidate ID登陆,名称是CTX加6位数字。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会自己申请或由他人(如培训组织者)代为申请获得这个账号。

注意,不是用Citrix 账号登陆,事实上,这个网站,从左上角站点图标就看出,它属于培生(www.pearson.com.cn)考试中心,见下图。

image-20200924100920668
考国外IT证书一般需要通过它

登陆成功后的页面如下:

image-20200924101516330

2.2 打开方式二

  1. 打开思杰培训:https://training.citrix.com/learning/landing
  2. MyCitrixID登陆(通常是你注册思杰网站的邮箱)。
  3. 浏览找到Certificate Manager,这里你也会看到上文中Citrixcertmanager的网址链接。如下图:image-20200924095818541

后面就和2.1一样了。

2.3 这个网站可以干什么?

登录成功后的左侧菜单栏有一系列选项,我认为比较实用的有以下几个。

  • 补发证书-Request Certificate如果不慎丢失证书,可通过此功能申请,如下图。
image-20200927103938326
  • 认证有效性官方证明-Publish CredentialsPearson将向你指定的邮箱发送一封邮件,其中包含一个URL链接和密码,可证明你的思杰认证有效性,如下图:image-20200927161231539
官方背书
  • 证书素材下载-Download Center下载所获得认证相关的LOGO等图案素材,便于在简历、PPT等材料中使用。

3 多重Candidate账号问题

以上是正常情况,而我却遇到了非正常的情况(事实上,和我一起参与培训的同事中也有遇到的)——登录后,在Citrixcertmanager中怎么都找不到自己的培训和考试通过记录,空空如也。后来我才知道,我那时候有两个不同的Candidate ID,考试认证记录在另外一个账号中。

3.1 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是因为在整个培训和考试过程中,在注册Pearson Candidate ID的两个时间点上,两个不同的Candidate ID被注册了,如下:

  1. 培训开始之前一个公司有多人参与培训时,一般会有一个总协调人。他收集全部培训者的邮箱(一定是公司邮箱)提交后,思杰统一注册开通Candidate ID。
  2. 预约考试之前通常指导手册的第一步,就是考生需要个人注册person VUE 账号。此时,考生有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有账号了,又用不同的邮箱(个人邮箱)注册了一个。完成缴费考试等操作。

培训考试记录在第二步注册的账号之中。当一段时间过去,考生记忆产生了混淆,用第一步中产生的账号登陆系统,自然是找不到记录的。

3.2 解决办法

检查你的公司邮箱和个人邮箱,应该能发现都收到过Citrix的邮件,并且能从中找到另一个Candidate ID。换它登陆就可以了。如果想要免除后顾之忧,还可以向思杰培训中心开一个case,保留唯一的一个即可。

  • 我是这么说的Well, I found I have another citrix account CTXXXXXX ,and I can see my cca-v certificate in it.I registered these two accounts with different email addresses.Should I merge them to One account?
  • 收到的回答Thanks for the confirmation. We have now merged your CTX ID’s to CTXXXXXXX. You have only one account now.

效果如下图:

image-20200720100743018
标*的账号已被Retire

4 注册youracclaim

youracclaim是一个提供digital badge(数字徽章)认证的网站(https://www.youracclaim.com/),与许多IT厂商有合作,如Citrix、Vmware、思科、华为、微软等常见厂商。

它可以将你的IT数字徽章统一管理,方便你在社交媒体展示,并提供认证服务。

一开始,我用注册思杰官网的邮箱注册youracclaim账号后,并没有看到CCA-V的徽章。于是我在youracclaim官网提交了一个服务请求。

  • 我是这么说的主题:don’t see my cca badge描述:HOW to link my youracclaim account with my citrix accout,so as to get the digital badge?
  • 收到的回答Hello,Thank you for reaching out to Acclaim support and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Achievements!It appears that your CCA-V badge has been issued to and is currently accepted within your account on the Acclaim platform registered to the email address xxxxxx.

效果如下图:

image-20200720103951375
youracclaim邮件通知证书颁发
image-20200927115041598
接收后Dashboard出现证书

5 分享digital badge到领英等社交网站

youracclaim可以将你的徽章分享到几个合作平台,其中领英(linkedin)是我们可直接使用的,点击connect即可,如下图。

image-20200927114326596
开通对领英的链接授权

开通后,你将在自己的领英档案的“资格认证”中看到已获得的徽章,并且可以自主验证,如下图。

image-20200922202015082
youracclaim可提供校验证明

6 总结

  • 及时确认自己的Citrixcertmanager状况,如找不到证书,检查自己是否在多个邮箱中都收到过CTXXXXXX账号信息,如是,可判断发生了多重账号问题。可开case,让思杰合并账号。
  • 在Citrixcertmanager中,可以申请补发证书、请求官方证明、下载图标素材等。
  • 可以注册youracclaim网站,如在此网站中看不到自己的徽章,可开case,让youracclaim处理。
  • 在youracclaim获得的digital badge可以链接到领英账号。

账号清单

账号说明
Candidate ID登陆pearson证书管理器用,CTX加六位数字
myCitrixID登陆思杰官网用,email
youracclaim ID与上一行相同的email

网址清单

发表在 技术周边 | 标签为 , , | 思杰( Citrix)证书的正确处置方式已关闭评论

且放竹筏山水间——2020桂林阳朔游

Day1 到达桂林

第一天,10月1日,中秋国庆双节,绝佳的好日子。我和夫人踏上行程。合肥新桥机场出发,下午1点30到达桂林两江机场。

1-1

等行李时看到桂林西瓜霜的大幅广告。久违的有熟悉感的品牌,吉祥物形象有些难以形容。

1-2

机场大巴1号线上等候时,注意到窗外出租车颜色罕见。

1-3

看到城市道路与一座座山如此近距离地挨着,很新奇。山形多峭壁,似国画,而在地图软件中,却只是一片空白,看来此景只为寻常而已。酒店是火车站旁的格林豪泰。稍事休整,坐公交去两江四湖——市内开放的组合公园。天气适宜,逛公园便闲适。与晚上相比,白天游客稀少,一眼就能发现最受欢迎的景点——日月双塔,匆匆抓紧人流间隙拍照。

CoUBXl93HNKAb4q4AAaQl0x5Unc651

CoUBXl93HNiAP9joAAmPI1ZbulE929

入夜以后,有不同的景象。

旁边就是中心广场。来桂林的第一餐是鸭脚煲。

CoUBXl91qr-AJazYAAh_jeiOsoE843

在这里新尝试了一种饮料——吸粉,味道像是清新版川贝枇杷膏与冰粉的结合。饭后一边在附近闲逛,一边等漓江大瀑布饭店的名节目。

CoUBXl91yraARZyDABp2UtEmnNw694

8点30分,音乐喷泉演出准时开始。首先是地面的喷泉随着音乐渐渐喷涌,几分钟后停止。很快,水幕出现了。起先是两边,很快中间也开始有,接着整面墙都铺满水幕,顿时呈现一派蔚为壮观的瀑布景象。广场上翘首的人群兴奋不已。

下一阶段,地面喷泉再次出现,同时水幕水势更大,而且加上了不同位置出水口彼此的配合,更有层次。

演出持续15分钟后,水止。毫无疑问,这是今天最精彩的部分。

Day2 龙脊梯田

8人包车,7点接齐出发。行驶在山路时,有白雾穿行山间,偶尔瞥见一小角梯田已呈黄色,期待又添一分。顺利到达景区门口,没有堵车。

CoUBXl92eiyADFGpAB7SR5pFzBQ121

买票后继续出发。又过约30分钟,到达金坑大寨入口。排队上索道。

到达观景台后,步出缆车,壮美风光扑入眼帘。虽然稻谷尚未全部转黄,但仍惊艳。

观景台上,靠近栏杆的一边,主题是拍照。其中,苗族服装租借生意特别火热,一套只需要10-15元,而且直接可以外穿,很多姑娘、儿童换上新装,使得整片空间充满欢乐。另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店铺,尤以现炒辣酱、烧烤的香气最为撩人。

CoUBXl93HNWAAsa7ABRPhKXoHwc394

11点30,集合时间到,我们8人汇合,往下走约10分钟,到山腰一家客栈吃饭,接着踏上归程。值得一提的是,这间客栈旁边的坡非常漂亮,让我想到windows xp的默认背景。

CoUBXl93HNaAZhD0AAzmbC6ORag985

下坡还需要先后在石板路和马路上走40分钟左右,来时坐缆车是整体概览,此时则是自己走入景中,细节体会,体验顿时丰满立体。一路上也有不少有趣味的景致,可能联通起在其它山林间漫步的感觉,可能有路边发现溪流瀑布的惊喜,可能勾起寄情山野的向往,或是受到热闹烟火气的感染。整片梯田何止万顷,道路恐怕也不下百条。我和夫人不疾不徐地向下走,向下走,让身体和眼睛投入进去,尽情享受这段旅程,真的很棒。

CoUBXl93I8SAacKZABDLsoI4tCo320

CoUBXl93I8aARy97AA5THd84B0w867

CoUBXl93I8iAaiOdAA0cvifpUAQ436

下午1点40分,我们坐车开始回程,看到来时狭窄的山路早已堵得满满当当。庆幸选择了早起早归。第二天,愉快地结束。

Day3 阳朔漓江

今天的行程是2人包车。一大早,师傅带我们到市内吃正宗的米粉。

CoUBXl93xASAO78YAA2zBHcHT5M260

CoUBXl93xAiAcrcIAB39cwdukdY647

米粉有片成扁状的,也有圆的。顾客排好队,店员见一个,下一份粉,须臾便盛到小钢盆中。接着又有第二位店员一边飞速切好卤肉,一边抛出探问的眼神——没错,可以提一些小需求,如加汤,或多加点蒜瓣花生等。

拿着这么一份米粉,便可以去自助区添加佐料了,有泡椒、酸豆角、辣椒等多种。最后,拿上一副筷子,就齐活了。

吃米粉的姿势,坐在桌前固然可以,更有一种则是站着,在店门口街边吃。这与有没有位置没有关系,仿佛是在就着烟火气食用,想必更添风味。

关于米粉的味道,实在不知道为什么眼皮底下都是平平无奇的食物材料,合在一起竟如此精彩、鲜活。以至于,在人头涌动的店里,绝听不到聊天闲语。米粉适合一个人专心享用,任何杂事只能徒添干扰。别忘了,全部吃完后,还可以舀上两勺清汤。倒入碗中,这时鲜香浓郁的酱汁便变得温驯了。缓缓入口,心满意足。

这所有的一切,是5块钱。很难想象5块钱还能怎么用,可以买到同样的快乐。

我想早晨七八点的桂林,生活气息全体现在这一碗米粉里。米粉之于桂林人,就像淮南牛肉汤之于淮南人,馄饨小笼包之于无锡人,是不可取代的习惯。

车辆驶入山间,从一观景台远眺。

CoUBXl930aaAP3L5AAIjtnHzpZM687

在杨堤码头坐竹筏。

CoUBXl9318CAE-F8AAxV2RBzjrc054

这是一种有马达的竹筏,时速能达到十四公里左右。

我们有45分钟的时间,在和畅惠风和粼粼碧波之上,领略大好风光。

CoUBXl94hA2AGa2nABYjbwbIzlI880

鲤鱼挂壁。

CoUBXl94hFuAM2K6AA7A4_-5XWE284

观音山。

CoUBXl94hHeAM-YVAAxwBA2HZdM001

九马画山。

下竹筏后,转景区浏览车来到兴坪镇。这里早已挤满游客。

20元人民币同款背景打卡。

CoUBXl94hJSAKbYVAAzux-bsGdA511

饭后,前往银子岩,途中漓江第一湾打卡。

CoUBXl94hL2AL2SdAA3Ynqfeejc871

银子岩是溶洞,规模不小,全程大约五六千步。

只要是溶洞,传统记录方式就纷纷失灵,非身临其境不可体会。

CoUBXl94SciADDrGABosdatcnZU576

17点30分出洞,来一杯现榨甘蔗汁,甜。

今日份的游览到此为止。

Day4 遇龙河漂流及十里画廊骑行

今天计划的第一项是遇龙河漂流。

本计划早晨7点55车接,结果前面有人耽误,多等了15分钟,当时我们想这也许会导致漂流多等1小时。

然而后来的实际情况严酷得多,我们从9点开始排队,一直到下午1点15分才坐上了竹筏。整整等待了4个小时15分钟,排队期间值得吐槽的情况很多,焦躁不安的气氛始终不退,数次发生游客吵架,甚至最后还发生了打架事件,整个一出闹剧,百态杂陈。

终于坐上了竹筏,这次是纯人力的竹筏,标配2个座位。

竹筏都是统一的样式,用10根粗壮的长竹捆在一起,中部安装一副2人座椅,附有遮雨遮阳用的伞。竹筏在到达目的地后,需要拆除座椅,由多名筏工配合,一张叠一张搬运到卡车上,由卡车运回上游重新投入水中。

筏工根据左利手和右利手之分,会站在筏后方的左侧或者右侧,顾客中体重较小的和他同侧入座,较大的则在异侧。

一个半小时的航程,是筏工用长长的竹杆,使上胳膊、腰腿的力气,一杆一杆地反推河床,使竹筏往前一点点推进完成的,时速最多只能到4公里多。

整条遇龙河上,数不清有多少竹筏循环往来。筏工通常都是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偶尔也有女性。他们拿的是计件工资,以我乘坐的这趟从金龙桥码头到旧县码头的航程为例,单趟约需一个半小时,只有几十元收入。在旺季,体力佳者一日可走4趟,得200多元收入,普通者两到三趟,逊色很多,而淡季游客减少,即使有余力也恐怕无处施展了。

所以,尽管经常能从网上看到有筏工索要小费的情况使游客感到不满,景区也在每处下水点都贴了醒目标语称严厉禁止任何理由索要小费,一经发现取消筏工证云云,但亲身经历后,我认为双方可以彼此多理解和担待一些。如果在航程中,游客提出一些服务要求,如寻找最佳地点或避开其它竹筏拍照、需要听取讲解等,尤其是延长了筏工劳动时间与付出额外精力的,给予小费也合情合理,丰俭由人,20,80,合意就好。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最好就是双方忠实履行合约。在美好山水之间,共度一段旅程。遇龙河的漂流是我体验过的漂流中最为宁静的,甚至可以用文雅来形容。不是惊险的皮划艇游乐,也不会有游客之间的互相攻击嬉闹。这里的水流一直是和缓的,毫无波澜,即使遇到几个下坡,稍微握住椅子就好,也绝不至于窘迫狼狈。也许因为这是在阳朔,仅仅是欣赏山水和吹风,体验就已经很完整了。

CoUBXl955dGAN9VsAArkBOOdASk082

CoUBXl955dOAUX3cAAcI8J7_XB8050

漂流完毕之后,我们坐车回到阳朔,租了一辆电动车。在周边畅快骑行。过程体验很好。正如常听到的一句话,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车则刚刚好。

CoUBXl955fCALzFkAAqqqnUX7zo771

傍晚回到县里,还了车之后,我们又去逛阳朔西街。

这里的时尚和丰富程度远远超乎我意料,店铺设置品类足够丰富,不会失之单调,不像很多地方做成了趋同的美食街;各娱乐项目有较为妥贴的度,不用力过猛,不像有些地方的灯光过于艳俗。7点过后,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无穷的生命力在这里聚集,好一派妙趣横生的热闹盛景。

阳朔西街,在我去过的同类景点中无有出其右者——据说今年同期相比已经降低了人流,否则断然是走不动路的。

综合这两天的见闻,我渐渐明白为什么从2017年起,阳朔能与铁人三项比赛结缘了。这当真是一块气象万千的宝地。

Day5 再回桂林市区

早上退了房,我们从阳朔坐车回到了桂林市。赶在中午之前,我们来到了象山景区。

CoUBXl97G2OACLLzAAHs-BMGxSc563

这里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从经典角度拍到象鼻山——桂林的标志性景点。除此以外,整个公园相当普通——或因从阳朔归来,审美标准不由自主提高——标准门票售价55元,是有点虚高的。

饭后,我们到了本次旅途的最后一个景点——靖江王府。

CoUBXl97HauAUOj2AAO2xOMVxr0463

这里的普通门票价是79元,我们游玩之后觉得十分值得。景区是配备导游的。认认真真跟着导游走完全套流程,花费1个半小时左右。包括视频演示、扎实的人工讲解、有趣的拓片动手体验,甚至最后还有一场Cosplay元素的代入式体验,可以说是内容丰富节奏紧凑了。标准流程结束后,还可以自由活动,比如登上66米高的桂林市区第一高峰——独秀峰。

CoUBXl97ILiARNvPAAgvm_Auyso650

这里可以自己体验简易版的拓片工艺,自己拓一个“福”字(万全福)。靖江王府的讲解重点围绕着我国的福寿文化,这里著名的福字有好几个,如天子福、全家福、醉有福、风水福、万全福等等。它们的拓片于2017年登上了央视春晚分会,之后走出国门,而对于我们,影响最深的无疑就是年年集五福了。

CoUBXl97IL2AftC_ABCE8sFauTE775

摩崖石刻上最著名的一句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当然,来过这里的游客就能知道下面一句不是“阳朔山水甲桂林”了,原诗意思是劝学报国。

CoUBXl97IMGAPtexAA6ppeIf8AE007

游客们等待参加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广西乡试。这里至少有三个扮演角色,主考官,敲锣小兵,与游客互动、很快因小抄掉落而被取消资格的搞笑考生,十分有趣。

CoUBXl976QyAepVuAAKhu_TXmWs605

2分钟的考试,不能泄题。

CoUBXl97IMKAY3NLAANr6A2GXrE467

独秀峰顶。

在靖江王府,若自己游览,必定不得其中意味,入眼只是普通房子普通景物,网上差评大抵由此而来。而跟着导游则仿佛是体验了一场生动的电影,评价大不相同。希望游客们能多一点耐心,找到这个景点正确的打开方式。

王府之行为我们的这段旅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次,我每天都用碎片时间或者晚上回酒店后的时间写游记,编辑图片视频,确保赶上进度,终于坚持到了最后。

这是我的第一篇长游记,很有成就感。最想感谢夫人所做的一切:事先策划,各类事项打点,旅途中提供图片等等。因为你,我们才拥有了这份幸福,也希望我的表现给这份幸福加上了防褪色的保护。期待下一次的出发。

2020年10月5日夜于桂林曼舍酒店。

发表在 游记 | 且放竹筏山水间——2020桂林阳朔游已关闭评论

让写作省心一点——Markdown和CSS实践

1 引言

今天这篇推送和以往不太一样,乍一看就能发现格式有了变化。没错,这是我专门设计的品牌模板,也就是本公众号以后创作的文章可直接套用,获得一致的风格样式。

除此以外,文章里的全部元素(包括标题、表格、图片、列表、引用等)都能直接复制到其它博客平台(如wordpress、CSDN、博客园、知乎等)发布,且无需重新排版或上传图片。

本文中,我会先简要地介绍两个概念——Markdown和CSS——然后介绍一个通过编辑器软件Typora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从而提升撰写和发布文章效率的方法。写文章的过程,对微信公众号平台来说,有近似“所见即所得”的体验。连内容带格式,写完直接复制粘贴到编辑器就可以发布了。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2 保留格式的Markdown

当我们辛辛苦苦写完一篇图文后,如果想到不同的网站发布,用传统方式会很麻烦——格式需要重新调整,图也需要重新上传——而Markdown语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1 MarkDown语言

Markdown是一种可以使用普通文本编辑器编写的标记语言。通过简单的标记语法,它可以使普通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格式。

——百度百科

假设我们在A网站的Markdown编辑器中,使用Markdown语法把一段文字标记为“一级标题”,那么当我们把这段内容复制到B、C、D网站,它同样也会被识别为一级标题,而不会被误认为普通正文、引用或链接等其它元素,也就是说,格式可以保留。下面是一个例子。

mark
上图中彩色符号即为Markdown标记

把文字和Markdown标记全选复制,粘贴到各个网站或平台的Markdown编辑器中,就能在预览界面看到正确格式了,如下图所示:

mark
右图展示了实际呈现效果

至此,文本的一次书写、多次使用,就实现了。

可能大家会疑惑:难道写文章时,还需要额外记忆和输入各种符号?不用担心,在电脑和手机端,分别通过快捷键和点击屏幕就行了,无需手打,各类Markdown编辑器通常都支持。

mark

除了上述便于复制的优点以外,Markdown同样改变了写作体验。它可以使得我们在手不离开键盘的情况下,既能输出内容,又能排版,从而提高效率。

2.2 Markdown支持的常见格式

Markdown所能标记的文字格式,对于普通写公众号或博客的需求已经基本够用,以下列出一部分常用的:

  • 标题,从H1到H6,字体大小递减
  • 有序/无序列表
  • 引用
  • 代码块
  • 公式块
  • 分割线、脚注、链接
  • 简单表格

本文就完全是用Markdown来写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标题、引用、无序列表,在下文会有更多格式出现。

2.3 图床

之前的叙述都是关于文字,下面说图片。图片对于内容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篇文章中可能含有多达数十张图片。当同一篇文章在不同平台要发布时,按原始方法,需要把图片分别在不同地方一张张重新上传并插入至正确位置,非常繁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使用图床。

图床就是专门用来存放图片,同时允许你把图片对外连接的网上空间。

——百度百科

图床是专门存放图片的地方,其中每张图片都会得到一个URL地址(在网络上的唯一地址,类似于网站地址),写文章时填写该地址就找到对应的图片并插入。因为图片的URL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在Markdown代码中对图片的引用,无论复制到哪个Markdown编辑器都起效(除非该网站禁止图片外部链接)。

本文用到的所有图片都存放在七牛云图床的10GB免费对象存储空间中,但七牛云仅提供一个月的临时域名供测试,如果想长期使用,就需要绑定中国大陆已备案的域名。域名备案需要有域名和服务器,有一定成本产生,我会把相关经验放在本文的附录部分。也有免费图床方案,但研究它们的时间成本过高,我没有采用。

3 决定排版样式的CSS

Markdown可以定义文章中内容属性——这句话是正文,那句话是标题——整篇文章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它不能定义它们的外观,比如一号标题的大小,是什么颜色,有没有边框等。这些是由CSS完成的。

3.1 CSS语言

CSS层叠样式表(英文全称:Cascading Style Sheets)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或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子集)等文件样式的计算机语言。CSS不仅可以静态地修饰网页,还可以配合各种脚本语言动态地对网页各元素进行格式化。

——百度百科

听起来,CSS是计算机语言,对普通人来说太复杂,但其实它很容易上手,用记事本就能写,把后缀名改为.css就可以。下面举个例子。

h3 {
   font-size: 1em;      
   /*字号*/
   
   line-height: 1.43;  
   /*行高*/
   
   text-shadow: 0.08em 0em rgb(144,174,176);  
   /*字体阴影粗细、方向、颜色*/
   
   padding-left:3px;    
   /* 左缩进 */
}

这就是本文中3号标题的css代码。我们把字号,行高的数字改改,颜色换一个rgb值或16进制值,再保存,就能改变相应样式。所以,在现成的CSS模板上稍加修改,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3.2 我的CSS规范

我用下面两个“表格”列出本文的CSS规范,你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它们的“身份”不是图片。另外,样式上有一些瑕疵,不够美观。其实,这一方面是因为Markdown本身对于表格的编辑功能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微信公众号的默认CSS规范的影响。

颜色规范如下:

主题内容备注
主品牌色红色H2标题
副品牌色青色1引用
字体色深灰
辅助色淡灰分割线、表格
备注色青色2备注、文字阴影
模块色青色3H1标题

HTML元素规范如下:

元素属性用途
H1斜体+阴影
H2主题色边框+粗体
H3字体阴影
H5备注色,缩小字符间距图片注解
H6引用色、斜体、右对齐作者、出处等
有序列表第一层数字、第二层小写字母
引用引用色、斜体

4 结合Markdown与CSS

4.1 Typora

至此,好戏终于即将上演。给大家介绍一款软件——Typora,它有Mac版和Windows版,目前还在测试阶段,是免费的。

首先,它是一个写作体验良好的Markdown编辑器。其次,它可以调用CSS文件来更改显示效果——我们可以自定义CSS文件来建立个人风格。最后,图文写完后可以直接全选复制,粘贴到各类支持Markdown的编辑器中。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 最后展现效果绝大部分和Typora中写作时相同。

4.2 Typora的主题选项

mark
主题实质为调用css文件

下面,通过动图来感受一下,同样的内容在不同主题下的效果。

mark
如图,选择不同主题可立刻改变全文排版

4.3 写作体验

下面是我录制的一段Demo动画。可以看到,通过简单的快捷键,就可以实时地调整格式+样式。写文章真正有了行云流水的感觉。

mark

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有更多内容想探讨,可以给我号内留言,我知道的都可以分享。下面是附录,额外补充一些技术信息。

附录

关于域名备案

为了使用图床,我采用的是阿里云的域名+服务器+域名备案服务。步骤如下:

  1. 阿里云购买ecs云服务器:新人第一次购买有优惠(3年不到200),到期后更换最便宜的即可。(分钟级)
  2. 阿里云购买域名:按需选择,便宜的贵的都有,越短越贵。(秒级)
  3. 阿里云备案产品服务,提交备案:过程中如遇到域名曾经备案过持有人,须办理域名过户。(小时级)
  4. 阿里云备案初审。(1天内客服会打电话确认信息)
  5. 管局审核,大约10天开通成功,收到通知短信提示将已备案标识放置在网页中。

文章多发的其它方法

我试过在Word里面编写图文,通过插件导入的方式上传到公众号或者Wordpress博客,这种方法使用场景有限制,大多数网站都没有这样的插件,而且操作毕竟繁琐,不推荐。

参考资料推荐

https://zhuanlan.zhihu.com/p/97868759

  • 介绍markdown多平台发布及七牛图床使用

https://sspai.com/post/59091

  • 关于公众号的排版规范和CSS

https://www.colorhexa.com/

  • 颜色16进制和RGB转换
mark
mark
发表在 杂记 | 标签为 , , | 让写作省心一点——Markdown和CSS实践已关闭评论

Netapp机头使用其它品牌SAN存储提供NAS服务的空间损耗率

简介

1.1 背景

Netapp NAS机头可以使用其它品牌存储的SAN空间提供NAS服务。发现两个使用这种方式部署的实际案例(Alpha和Bravo)中,损耗率与官方文档23.5%存在差异。Alpha损耗率为19%,Bravo损耗率为22%。

1.2 调查目的

明确差异原因

1.3 调查周期

2018年2月15日-7月26日

1.4 名词解释

损耗率(Overhead)

1 -(Netapp NAS文件系统初始总可用空间 / 底层存储 LUN总裸空间)* 100%

注意:不是磁盘标称容量 * 磁盘数,是SAN存储提供的LUN Raw capacity

BCS (Block Checksums)

是Netapp存储的默认checksum类型,注重性能,是虚拟化接管磁盘阵列LUN的优选checksum类型。

AZCS (Advanced Zoned checksum)

Netapp虚拟化接管第三方存储时可选的另一种checksum类型,不可用于Netapp自身磁盘,Netapp不推荐在要求高性能随机读的负载需求中使用这种checksum类型。

WAFL

Netapp Data ONTAP的文件系统名称。磁盘做成聚合后,都会以这种文件系统进行初始化,后续再以NAS或者SAN的形式提供服务。

1.5 调查结论

Netapp加底层存储SAN存储使用于桌面云环境,损耗率在22%,即文件系统得盘率78%左右,若不保留snapshot空间,得盘率即为78%,若保留5%snapshot空间,可用空间得盘率约为74%。如开启去重压缩功能,得盘率能够提升。

注:Alpha开启了snapshot和去重,当前可用空间得盘率为81%

调查经过

2.1 Alpha损耗信息

Alpha底层存储端截图如下:

img

图中每一行均为底层存储提供的LUN,大小见最后一列,3145728和2097152,单位为MB,换算后可见LUN的大小分别为 2TB 和 3TB

总容量 = 3T * 10 + 2T * 7 = 44T

4个Netapp机头看到的文件系统总容量如下:

Alpha-01:
已用9.39TB
可用1.52TB
Alpha-02:
已用351.97GB
可用203.49GB
Alpha-03:
已用351.97GB
可用241.3GB
备用665.88GB
Alpha-04:
已用21.53TB
可用1.42TB
TOTAL35.63TB

共35.63 TB

所以,损耗率 = 1 – 35.63/44 = 19%。

2.2 Netapp官方文档检查损耗率

img

该文档中可以清楚看到checksum若使用BCS类型,总损耗在23.5%,若使用AZCS类型,总损耗为12.56%,没有进一步深入描述。

跟代理商和原厂交流,均表示为保证性能,一定会采用BCS模式。BCS损耗分为两部分:自身损耗12.5%,WAFL损耗11%,相加为23.5%。

2.3 Bravo现场实施情况

初始部署时,损耗率26%,经过关闭snapshot后,损耗率降低为22%。

至此,存在Alpha 19% ——官方文档23.5%——Bravo实际22%或26%等不符的情况。

详细调查

登入Alpha的Netapp机头收取日志,分析。

img

从命令aggr status –r 命令输出,可以看到使用的是block chesksum,同时看到有7个LUN,每个LUN大小为1835008MB

7个LUN对应于底层存储提供的7个2T LUN,每个2097152MB

计算一个LUN的损耗率 = 1 – 1835008/2097852 = 1 – 87.47% = 12.53%

能与文档第一步对应,如图:

img

继续查看df – A –r命令输出

img

Aggr0 为SSD盘,Aggr1 为刚才7个LUN所做成的聚合。可以看到Alpha启用了snapshot空间(默认配置为5%,该空间可以取消),其大小也应该加入初始可用空间内。

故可用空间为: 11133511124 + 585974268 = 11719485392KB = 11444810MB

本次做文件系损失 = 1 – 11444810 / (7 * 1835008 (Netapp识别到的LUN空间,非底层存储提供的LUN空间)) = 1 – 89.10% = 10.9%

img

与官方手册貌似能对应上,但是注意:这一步对应的分母是经过Netapp初始化后的LUN空间,10.9%是相对于此来说的。

真正的损耗率应相对于底层存储原始做出的LUN空间(2.1中描述的2T一个的LUN),损耗率 = 1 – 11444810 / (7 * 2097852) = 1 – 77.94% = 22.06%

此数值与Bravo去掉snapshot之后得到的22%数值一致。

可见,官方文档中12.5%与11%直接相加疑似有误。

2018年7月24日,在另一份官方文档中,我找到了详细的计算方式:

Checksum typeFormula
BCS–array LUNs less than 2 TBN x(0.875 x 0.9 x 0.99 x Snapshot reserve)= Y
BCS–array LUNs greater than 2 TBN x(0.875 x 0.9 x 0.998 x Snapshot reserve)= Y
AZCS-array LUNs less than 2 TBN x(0.984 x 0.9 x 0.99 x Snapshot reserve)= Y
AZCS–array LUNs greater than 2 TBN x(0.984 x 0.9 x 0.998 x Snapshot reserve)= Y

表中可以看到,小于2T的LUN,文件系统总可用空间得盘率(不考虑reserve)为 = 0.875 * 0.9 * 0.99 * 1 = 77.96% ,损耗率=1-77.96% = 22.04%,此结果和上述计算一致,和Bravo去掉reserved后实际情况一致。

以Bravo初始情况,文件系统总可用空间得盘率(考虑reserved)为 = 0.875 * 0.9 * 0.99 * 0.95 = 74.06% ,损耗率=1-74.06% = 25.94%,与实际一致。

那么为什么Alpha的可用空间损耗率只有19%呢?

用df -s命令查看,发现Netapp开启了去重功能,节省了15%的空间。由此推测,Alpha截图中的可用空间增大可能与该因素有关,并导致计算出来的损耗率偏低。

调查结论及后续建议:

Netapp机头使用底层SAN存储(单个LUN 2T)提供NAS服务,损耗率在22%左右,即文件系统得盘率78%左右,若不保留snapshot空间,得盘率即为78%,若保留5%snapshot空间,可用空间得盘率约为74%。

发表在 IT技术 | 标签为 , | Netapp机头使用其它品牌SAN存储提供NAS服务的空间损耗率已关闭评论

带权限后台拷贝Windows Profile文件的速度

背景

前几个月在客户处测试异构存储之间进行带权限的后台CIFS文件迁移。本文记录对于小文件场景下文件拷贝速度的认知。

迁移软件介绍

1、Hitachi Compliant Migration Tool (CMT):

HDS自研的工具,在网上能找到的信息很少,流传于原厂内部。本次由原厂工程师部署调试。

2、Netapp Xcp

Netapp自研的工具,在网上能看到被作为产品由专题网页介绍推出。本次由原厂工程师部署调试。

双方经过多轮调试,确保取得最优结果。

测试要素

源文件系统:

  • Windows Profile

存放大量Windows 7桌面用户Profile文件(Appdata等)的文件系统,约200万个文件,平均大小仅为0.1KB。测试时,大量桌面云用户仍在使用该文件系统,有大量的文件即时更新。

  • Share1

存放普通小文件数据,平均大小为1KB。这是一份副本文件,测试时是静态的,无用户使用。

  • Share2

存放普通小文件数据,测试时,有用户使用。

迁移主机及拷贝方式

主机采用Windows server 2012虚拟机,在其上安装 CMT/XCP软件,进CMD运行命令,进行从源文件系统到目的文件系统的复制作业,需要实现拷贝完整,权限正确

因条件限制,不同软件使用的迁移主机配置略有不同,但整体差异不大,详细情况见附件。

源、目的物理设备及瓶颈排除

本次测试,源、目的地址均为NAS存储,磁盘配置方面均由上百块SAS磁盘组成,且其它业务负载不大,测试过程中确认存储CPU、IOPS等各项性能均不成为瓶颈、

网络瓶颈分析:

确保本测试的拷贝动作不经防火墙,而迁移主机采用的是千兆网卡,这一条为瓶颈。

结论

工具

迁移主机配置

测试拷贝源文件系统(存储侧查看)

Windows Profile

大小:203.95GB

文件数:1.95m

拷贝时状态:活动

Windows Profile

大小:260GB

文件数:

1.91m

拷贝时状态:不活动

Share1

大小:1.96TB

文件数:2.04m

拷贝时状态:不活动

Share2

大小:1.24TB

文件数:–

拷贝时状态:活动

Hitachi CMT

HDSTEST

Server 2012

E5-2680V2 2.8GHz

4插槽,每个2内核

32G内存

网卡1000Mbps

结果1(DNF)

结果2

扫描耗时:2.5h

拷贝耗时:4h

整体耗时:6.5h

平均速度:11.4M/s

结果3

扫描:5h

拷贝:3.7h拷贝速度125M/s

网络带宽为瓶颈

/

Netapp Xcp

NETAPPTEST

Server 2012

E5-2690V3 2.6GHz 4插槽,每个2内核

32G内存

网卡1000Mbps

结果4

整体耗时:5h57min

平均速度:9.75M/s

 

/

结果5

拷贝了其中的一部分450G

整体耗时:1h28min

平均速度:87M/s

注:文件数单位m代表million,百万

总结结论如下:

  1. 对类似Windows Profile的海量小文件场景,使用配置相近的迁移主机,对第三方软件带权限拷贝的耗时期望可参考结果4、结果2。
  • 在本次测试中,没有将之与微软的Robocopy进行对比。
  • 迁移主机性能提升的情况下,结果可能有优化空间。
  1. 对于存在实时频繁发生变化的Windows Profile文件系统,CMT没有拷贝成功,XCP则拷贝成功。
    • 两者对于读写中的文件都会跳过,但CMT是先扫描再拷贝,扫描过程中跳过情形发生太多则会报错退出。

过程现象

  1. 结果2中,Profile 数据copy时间约4小时,当部署CMT软件的迁移主机内存占用没有达到100%时候,速度为100MB/s。随着内存逐渐占满,速度不断下降。部署XCP的迁移主机性能开销无变化。
  2. 对结果1,CMT的拷贝过程分为明显的两个环节。先扫再拷,如果扫不成功则无法拷.
  3. 迁移虚拟机上的杀毒软件实时扫描功能会影响拷贝,在开启卡巴斯基的情况下,CMT的扫描过程会报错。原因是扫描时病毒文件被隔离,从而CMT认为和待拷贝文件列表存在差异,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就会报错导致无法继续,如下图所示:解决方法就是把杀毒软件关闭。
  4. Xcp在拷贝之前会扫描对比已经数据,在命令行中设置不同的并发线程数,对扫描时间的相关影响见下表。 (share2)

测试文件系统大小(测试方式:启动,观察扫描已拷贝内容的耗时)

线程数

扫描耗时

A:90G

默认8线程

2 min

A:90G

20线程

50+ sec

B:450G

16线程

2min53sec

B:450G

32线程

2min43sec

发表在 IT技术 | 标签为 | 带权限后台拷贝Windows Profile文件的速度已关闭评论

桌面云用户更换AD域(有NAS存储)

最近做了一个迁移项目,用户要求桌面云的AD环境重新搭建,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用户的影响。(用户桌面均使用Windows系统,数据重定向到NAS存储。)

在这个case中,用户数据是否需要迁移是我首要关注的点,从此切入,有两个思路。

思路一:不动原存储

img

技术分析:

Windows AD域用户是通过SID唯一识别用户身份的,新建域后(或者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后),账户SID会发生变化,无法访问原先个人的数据文件(即使账户名称不变)。

方案一:在新域中对原存储上的用户个人文件夹手动赋予新SID的权限,

  • 对单文件夹赋权需要遍历旧SID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更新权限的文件用户无法访问。(视文件数量而定,以企业办公用户来看,平均在10-20分钟)。
  • 管理员对所有用户文件夹(假设500用户,每用户有桌面、文档、Profile、收藏夹、个人数据等多个文件夹)逐一手动赋权效率低,易出错。(编写脚本可提高效率。)

方案二:通过微软的ADMT将旧域用户完全迁移到新的域。

  •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账户SID不变。这样上述用户个人的文件夹就不需要刷新权限了。
  • 管理员仍然需要对存储上的文件系统赋权,但是仅需添加新域的Domain Admins、Domain Users等通用权限,这些可以后台进行(对用户无影响),且只需操作几次。
  • 为了确保存储能被两个域同时识别,域间需要有信任关系。

思路一整体优点

  • 对用户和IT管理员的影响小,工作量小。

技术风险点:

  • 存储是否能同时被新、旧两个域访问。
  • 存储退旧域、加新域,是否能在割接窗口内完成。

思路二:引入临时存储做中转

技术分析:

部署临时存储,将其直接与新域环境下的桌面关联。显然,新旧环境之间是独立的。用户数据需要逐步从原存储迁移到临时存储,直到全部迁移完毕后,将原存储退出旧域,加入新域。再把用户数据全部迁移回原存储。

思路二优点

  • 文件层面的拷贝没有技术风险。
  • 原存储可以在业务全部迁走的情况下加至新域。

缺点:

  • 需要设备资源,部署成本高。
  • 用户数据迁移需要迁出、迁回各一次,工作量巨大。
发表在 IT技术 | 标签为 , | 桌面云用户更换AD域(有NAS存储)已关闭评论

HDS HNAS 4000系列重启现象详解

HDS的NAS存储机头产品HNAS 4000系列可以说是很有历史的产品。然而我们的一些客户在长达数年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某些机头会无预兆地重启,最近找到一些资料,总结一下。

主要内容:

  1. HNAS 4000系列的重启机制是由Intel的FPGA芯片校验技术引发和自身产品设计逻辑决定的
  2. 不变更上一条的情况下,对HNAS升级微码不能彻底解决此问题。
  3. HNAS的后续产品使用了stratix V芯片,这款芯片可以对CRC校验出的位翻转错误进行修复,从而避免重启。
  4. 核实HNAS系列均使用的是stratix IV芯片。

以下为详情资料:

https://community.hitachivantara.com/s/question/0D51J00004fdLSk/hnas-systems-transient-errors-errors-and-unexpected-reboots-
img

这是HDS官方社区中,和我们遇到的完全相同的案例的提问。在这条提问中,把重启发生的技术原理做了解释。简单介绍一下:FPGA芯片中有一种CRC校验机制时,如果它发现了单bit突然的翻转现象(这就是从二进制的0变成1或者1变成0,这是所有电气设备都可能产生的),它就会发出一个“assert”的状态信号。在HNAS设备中,会因为这个信号重启自身。以消除这种瞬时错误。(更详细解释附于文末)

在下方回复中,有一条Nathan King的评论引起了我的关注。

该评论提到这种翻转是无法预测的,新一代(当时的新一代,即现在N系列存储的上一代产品, NAS Module集成在SAN存储机框内的产品)因采用了stratix V芯片可以解决。

img

下面我点开这个链接查看了一下。

https://www.intel.com/content/dam/www/programmable/us/en/pdfs/literature/wp/wp-01135-stxv-seu-mitigation.pdf

主题是关于FPGA芯片的改进信息,关键信息在第四页的表格。

img

从上表能看到:CRAM Error Correction 只有只有Stratix V代才具备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自动修复CRC错误。

最后,我想核实一下,Hnas设备到底使用的是什么FPGA芯片。官网的datasheet没有列出。我在下面这个网站找到了答案。

https://www.spec.org/sfs2008/results/res2013q3/sfs2008-20130703-00223.html
img

可以看到,hnas 4100采用的Altera Stratix IV芯片。

最后,附上技术原理的详细解释:

img

发表在 IT技术 | 标签为 , | HDS HNAS 4000系列重启现象详解已关闭评论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三大阶段》读书笔记

发表在 杂记 |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三大阶段》读书笔记已关闭评论

Netapp insight 2019 China摘记-有关自动化(Ansible)

12月12日,在上海参加了联想凌拓技术的大会。下午参加了其中一个技术分论坛,有些对我来说比较新鲜的内容。在这里选择一部分整理一下。

(官方视频回放链接在这里:http://insightchina.lenovonetapp.com/session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演讲者说的大致内容我用蓝色标识。

这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框图,这个发表主要是关于存储自动化的。Shell调用是1.0时代,Automation 2.0时代出现很多新名词,有下文将提到的Ansible、Powershell(注意,不是Windows Powershell,已经演化并改名叫Powershell了)、ONTAP REST API等。

<前文略>对于资源交付效率的期望越来越高。

现在数据中心内的资源交付效率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演化。

核心就是减少甚至消除等待。

云现在越来越火,云就是自服务的一种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的企业IT,甚至整个行业,都在逐渐地往云和自服务的形态做转型。

另外呢,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已经具备了嵌入式的资源供给能力。应用程序对于基础架构资源的获取,已经是通过工作流触发的自动化来实现。比如说Devops。一个Devops场景可以自动地去创建workspace和持久卷。总之,消除等待是核心。

要应对客户对于自动化越来越高的效率的追求,我们需要对更多的基础架构进行自动化,包括传统数据中心的一体机,私有云场景的各种X86服务器或者软件定义的存储,包括我们在云端的存储资源。

不管是什么形态的存储资源,我们都有提供图形管理界面或者API来提高自动化的效率。但是,API的功能虽然很强大,可以实现基本上主要的基础架构的操作,但是在和前端的不同需求和负载进行对接的时候,会存在高度的自定义。

特别自动化的程序包在跨多平台、多厂商的情况下,会形成非常复杂的兼容性矩阵。

所以统一的配置管理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基础架构,降低在自动化的流程创建或者维护过程中的变更风险,提升效率。

Ansible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统一的资源配置框架,来管理我们整个基础架构。从存储,到网络,到计算,到虚拟化。

通过Ansible框架,结合经过认证的厂商的自动化模块,我们可以实现统一的配置管理和基础架构的自动化。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接近80个Ontap的自动化的模块可用。基本上覆盖了供给、运营、维护三个关键场景和阶段。而且这些经过认证的模块,是兼容所有形态的Ontap的,不管是数据中心的硬件版本,或者是私有云里面的软件定义,或者是云端,都可以通过Ontap的自动化模块,来实现存储底层的编排、自动化交付。右上角的Element是另外一款存储SolidFire操作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在Ansible自动化这个产品下也已经交付了超过20个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在DevOps场景下的高性能数据库或者块存储的需求。

自动化是Netapp Fabric战略的一个重要保障。Cloud Volume Service 是Netapp在云端的根据SaaS灵活使用的云存储产品。

通过这些经过认证的模块,我们可以在存储架构编排设计的时候更加灵活,有更多选择。

第二款工具,就是REST API。其实第一款支持API的技术是不管是什么形态的存储资源,我们都提供图形管理界面。

<……中间略>

Ansible可以帮助我们去实现资源的分配,实现立等可取。

接下来,演讲者介绍了Netapp的System manager,还有Powershell toolkit。在演讲的最后,是一个自动化迁移的录屏,大约3分钟就完成了。

这篇演讲涉及最吸引我的名词还是Ansible,于是我查了一下。

官网:https://www.ansible.com/products/automation-platform,打开界面如下图。

验证一下讲师说的,点击learn – > partner ,如下图。

展开Netapp相关的两项,看看认证过的模块数量。

简单统计一下数量,前者Element相关的是18项,后面ontap相关的是48项。好像和前面说的70多项差异较大?

我又回去细看了一下。

原来,PPT上列出的是Netapp自己存储的命令。分享者说的是80个Netapp的模块,也没点击Ansible的命令。可以看到详细的语法。

暂时先了解到这里,以上。

发表在 技术周边 | 标签为 | Netapp insight 2019 China摘记-有关自动化(Ansible)已关闭评论